发表时间:2024-11-23 03:03:36 来源:爱游戏APP官方入口
时下正值晚造“海水稻”丰收之际,广东海洋大学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传来喜讯,耐盐碱水稻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取得新突破。试验的“海盐1号”在高含盐土壤上种植亩产高达591.99公斤,作物抗盐剂处理组比普通种植组增产40.97%,为缺少淡水情况下开发利用高含盐量土地产生了较好的示范效应。
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上生长且单产可达300公斤以上的一类水稻品种。海水稻是特异的耐盐碱水稻,特指生长于华南沿海(尤其广东雷州半岛)海河潮汐带特别生态类型的古老地方稻种。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东海洋大学耐盐水稻研究团队一直深耕海水稻科研三十多年,不断改良品种和种植技术,实现海水稻亩产从200多斤到1000多斤的提升,并实现产业化发展,使农民每亩增收1500元到2000元。
为服务好广东海洋大学打好科研创新和种植推广攻坚战,湛江税务部门制定了海水稻研发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税费指引,聚焦“税校产学研”多元协作,提前介入主动服务,针对性服务辅导高校产学研一体化、技术成果转化等涉税问题。
谈到海水稻科研实现不断突破,广东海洋大学财务人员陈女士表示:“研发突破离不开科研设备升级换代,这方面国家的税费支持力度很大,我们在关键领域采购了不少国产高端设备,近三年享受到了退税金额640万元,缓解了科研经费压力,很好支持海水稻研发的换挡提速。”
随着海水稻的大规模推广种植,海水稻的产业化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慢慢的变多的非公有制企业扎根海水稻产业。湛江作为海水稻发源地,海水稻的产业化走在全国前列,已初具规模。当地企业推出了海水稻米酒、高膳食纤维代餐粉以及供高血糖患者食用的特殊膳食类米粉等新产品。
时下晚造海水稻正在收割,广东天弘种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片繁忙。“现在正是收割加工忙季,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抓农时收秋粮。”广东天弘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波介绍。
虽然海水稻产业化已迈出步伐,但是面临种植成本比较高、消费者不了解、市场认可不高等问题。企业要投入较多成本培育市场,目前利润空间存在限制,如何能在这条路上走得稳走得久,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我们立志于推广种植海水稻,走通走强海水稻产业化之路。但是作为小微企业我们金钱上的压力大、抗风险能力较弱,多亏国家的税费优惠政策支持,助力公司平稳运转,现在发展得慢慢的变好。”张波介绍,税务部门及时通过大数据技术精准推送、税企交流群、一对一远程辅导等方式,帮企业读懂政策、享受红利,近3年来累计减免税收共153万余元,盘活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资金。
截至2022年底,我国的海水稻种植培养面积已突破100万亩。昔日的盐碱地逐渐变成今日的米粮仓,慢慢的变多的盐碱地变成了金土地。我国在盐碱地上成功种植粮食,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海水稻正逐步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向盐碱地较多且适宜水稻生长的国家输出种植技术和品种。
成立于2018年的广东海稻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海水稻走出国门的首吃螃蟹者。谈到企业第一次走出国门,海稻红科技总经理王世超称:“今年6月份,马来西亚农业部向我们发来邀请函,希望在马来西亚的盐碱地种植海水稻。对这笔业务我们很自豪同时也有担忧,不熟悉境外税收政策就是这里面一个问题。”
王世超介绍,当地税务部门为支持企业未来的发展,专门成立了项目服务团队,积极研究当地税收政策,启动面对面服务机制,助力企业成功拿下海外的海水稻合作开发项目,踏实“走出去”的第一步。
近年来,湛江税务部门充分的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和税收大数据优势,税费政策精准扶持,税费服务持续优化,“浇灌”海水稻产业茁壮成长、走向世界。湛江市税务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全市各级税务机关将靠前服务,聚焦海水稻企业的税费需求,抢抓海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机遇大局,在提升政策落实精准性和税费服务精细性上下功夫、求突破,发挥税务职能,推动海水稻健康养生产业做大做强,为实现海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税务动能,落实“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的国策,为端牢中国饭碗和助力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顶部主办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花城大道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