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掼牌吗?这一智力运动正悄然风靡邕城

发表时间:2024-10-05 04:18:13 来源:拖拉机系列

  9月10日,由广西社会体育运动发展中心主办的2023年“我要上智运·梦之蓝M6杯”广西掼牌(掼蛋)选拔赛在南宁南国弈园举行,来自全区各地的92对近200名掼牌爱好者捉对竞技,展开为期一天的较量,争夺全国赛资格。这是广西首次出现掼牌(掼蛋)正式比赛,这项近两年来在全国各地不断升温、从民间牌桌挤进智力运动会赛场的项目正在广西得到发展。

  掼牌是一项上世纪60年代末起源于江苏一带的民间娱乐性牌类游戏,后在江苏、安徽两地流行。在该项目中,能够正常的看到多种牌类项目的元素,比如“斗地主”项目里的“炸弹”,“跑得快”项目里的争第一,“扑克拖拉机”项目里的升级等等。简单说,就是每一局使用两副扑克牌,两人一对四人对决。竞赛办法为按照牌序升级,哪组牌手先打过A就是赢家。牌手不但可以按照传统纸牌的单数或双数等方式出牌,还能够正常的使用上“斗地主”的四张同数牌等“炸弹”牌,以及同花顺等组合牌。另外,牌局中当前所打的牌数的两张红桃牌还可以随意变换成其他牌,组合出更多等级更高的牌组。其间,每一对牌手只要有一人在四人对决中率先出完手中的牌,他们这一对至少可以升一级。比如当前他们主打5时,下一局就为6。如果另一名牌手获得第二名,他们则可以升三级,获得第三名则为两级。

  这种纸牌游戏之所以叫掼牌或掼蛋,与起源地的用语习惯有关。有说法称,掼有用力摔、砸的意思,显示出该项目进行时活跃的氛围。这样的氛围在10日的比赛现场记者同样感受得到,数十张牌桌同时展开比赛,为避免牌手之间使用暗语,牌桌中间放上了一块隔板。就算如此,也掩盖不住火热激烈的赛况,牌手们根据手上的牌面配出各种等级的组合牌,“倾泻”到牌桌上,热闹的比赛现场处处充满激烈的对抗。

  掼牌这种看似“四不像”的牌类游戏,在周末的南宁赛场上掀起了不小的风浪,实际上不止南宁,该项目近两年来已在全国各地不断升温,甚至有华人将该项目带到了国外,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国家。而项目本身也完成了升华,从民间牌桌走进了智力运动会赛场,在今年10月份举行的第五届全国智力运动会上作为表演项目出现。此外,该项目也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以“竞技掼蛋”作为其名称开展全国公开赛,以及举行相关全国裁判员培训班培养裁判员队伍。

  在本次比赛中,记者看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参赛牌手中有不少南宁围棋、扑克拖拉机爱好者。“我们南宁围棋元老队就组了四对牌手参加,其他的还有很多(扑克)拖拉机的爱好者。”于学军是南宁的一名老棋迷,目前还征战南宁围甲联赛,同时他也是扑克拖拉机爱好者。他表示,两年前来自安徽的棋友在南宁交流围棋时顺手教了大伙玩掼牌。“接触后我就喜欢上这一个项目了,趣味性强,也容易上手。后来南宁很多棋友开始接触掼牌,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我们大家常常来南国弈园交流。”

  掼牌为什么受欢迎?来到南宁赛场当裁判长的淮安掼蛋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兰国伟表示,掼牌有较强的娱乐性和竞技性,而且十分讲究团队配合,多种牌序组合可能也很考验牌手的思考能力。另外,掼牌还有很强的社交属性。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掼牌(掼蛋)公开赛第一站比赛共有72支队伍144名选手参赛,而本次南宁的比赛有92支队伍184名牌手参赛,规模相对更大。兰国伟为广西良好的智力运动氛围竖起了大拇指。

  在全国各地火起来也就两年左右的时间,广西就能组织起较大规模的赛事,广西智力运动发展步伐之快,令人印象非常深刻。而依托这次选拔赛,广西也抓紧了裁判队伍的建设,在开赛前由广西社会体育运动发展中心牵头开展了裁判员培训班,吸引了来自全区各地60多名掼牌爱好者参与。这些学员经过考核合格后获发广西裁判员培训资格证。从这一举措显而易见,广西也正在将掼牌的发展规范化,这一项目的未来值得期待。